您現在的位置: 公務員期刊網 >> 論文范文 >> 農業論文 >> 農業發展論文 >> 正文

農業科技資源與農業發展研究3篇

農業科技資源與農業發展篇1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于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投入水平仍然很低。并且由于對相關科研經費的管理和應用方式等問題,導致農業科技的投入和產出存在很大差異,效率非常低下。因此,為了改善當前的不合理狀況,必須在多個方面進行調整。

1我國農業科技資源以及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1.1農業科技資源

農業科技資源主要包括用于農業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以及科技信息資源,在農業科技資源的管理和應用過程中包含著多個影響因素[1]。一是農業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不僅包含農業科技的科研人員,同時也包括技術管理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等。由于技術管理人員一般在相關單位進行管理工作,而推廣人員扎根基層導致人們對于他們關注不多。二是科研經費的支出。經費詩人和科研項目的敲門磚,一切科研項目的開展都必須要有資金支持。我國農業科技的科研經費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包括國家補貼和科研機構自費。我國對于農業科技的補助比較豐厚,除了申請項目初期提供資金支持外,獲得較大科研成果時仍然會有資金獎勵,來促進科技不斷進步。三是科技成果的轉化。當一個科研項目取得成功時,必須還要考慮到實際應用,一般情況下,農業生產工具的相關技術取得創新時,都會由相關農業機械生產企業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將技術運用到生產工具中。科技成果的轉化是農業科研項目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種農業科技資源相互促進才能使得農業生產技術、生產工具不斷發展,同時帶動農業生產力提高。

1.2當前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由國家扶持和相關工作單位的不斷努力,我國的農業科技資源取得了很多突破,甚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袁隆平院士開展的雜交水稻研究。但是,隨著社會形態的不斷發展,其中的一些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首先就是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就是農業生產者“地位低”[2]。這個“地位低”不是指社會地位,而是生產者獲得的收益非常低,甚至不能滿足自身的生存,這就使很多農業生產者改變職業,從事生產工作的人也就不斷減少。當前勞動力仍然是我國生產的主要動力,勞動力減少必然會限制農業發展。其次就是農業生產成本升高,市場信息相對滯后,這就導致農業生產無法獲得更大的利益,隨著人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生產積極性也就會降低。最后就是農業科技成果普及緩慢。農業科技成果雖然不斷增加,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生產技術很難快速普及,特別是應對自然災害的相關技術。由于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較低、甚至沒有文化的,所以對于農業知識和信息的獲取相當困難,農業生產大部分是憑借經驗進行,效率很難提升。目前,我國面臨的農業生產問題比較明顯,需要不斷將農業科技資源轉化為生產力,促進我國生產力不斷提高。

2農業科技資源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的農業經濟想取得發展,必須有堅實的科技資源作為后盾,只有不斷轉化科研成果并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去才能不斷為農業生產提供動力。農業科技資源幾乎包含了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因素,缺少任何一項,生產將會受到很大制約,甚至無法生產,所以農業科技資源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前提。想要使農業經濟取得突破,必須使農業科技資源得到發展。

3加強農業科技資源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用的方法

當前農業科技資源應用不足是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所以需要加強科技資源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才能提高生產效率不斷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以下是針對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加強農業科技資源應用的方法。

3.1實現農業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

我國雖然農業科研成果很多,但是應用到實際生產的卻寥寥無幾,大部分科研成果不能適用于我國農業生產,所以在進行研究之前需要根據我國實際情況進行項目的設立,其次科研成果不能過分強調利益的獲取,一些成果由于成本高昂或產能較低很難實現普及,所以農業科技資源的研究開發需要立足國情、彌補空缺實現合理配置。

3.2提高農業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限制了農業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所以相關企業也需要不斷提高生產能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為能夠促進生產的農業技術,使農業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3]。

3.3加強對農業科技資源研發的投入、管理力度

我國已經開始重視農業科技資源的研發和儲備,所以對于農業等相關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是一些科研機構卻開始利用國家政策謀取非法利益,一些機構或個人申請了資金卻拿不出成果,這就使相關資金投入沒有發揮作用。因此,對于農業資源的研發補貼要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才能發放,防止出現資源浪費。

3.4加快農業科技人才培養

我國雖然有大量科研人員,但是科技精英依舊較少,并且從事農業生產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更加稀缺,所以國家需要不斷加大對農業技術研究人才的培養為農業發展提供動力。

4總結

農業生產是我國的立國之本,農業經濟發展同樣重要,其中農業科技資源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所以想要取得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科技資源的研發儲備勢在必行,只有生產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才能為農業生產提供長久的發展動力。

作者:周菲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農牧業信息中心

農業科技資源與農業發展篇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安定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都離不開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加強農業科技資源的投入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高速發展的根本途徑。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資源轉化為實際農業生產力的轉化率還很低,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何根據我國國情,加大農業科技資源的投入,并合理地調整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我國面臨的新挑戰。筆者采用計量經濟分析法研究了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科技資源的投入之間的關系。

1研究方法及相關數據處理

1.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法分析研究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科技資源投入之間的關系,主要步驟為:采用ADF法檢驗各項農業科技資源的投入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如檢驗結果為同階單整性,則采用E-G兩步法分析檢驗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協整關系)。如果檢驗得出兩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則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誤差修正模型,以對進行短期動態關系的考證。最后,以Grange因果分析法對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考證。

1.2研究變量及數據說明

1.2.1農業科技資源

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資源主要包括農業科技的人力、財力、物力和信息資源。本文對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的研究以農業機械總動力、科技經費支出、技術人員三個方面表示。農業經濟的增長主要通過農業總產值體現,主要是指農林牧漁產業及其服務產業的總產值。

1.2.2數據說明

本研究中采用的相關數據均為全國數據資料,取自《中國科技年鑒》以及《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取樣時段為1990~2010年。對于缺失數據均采用插值法來進行修補,對原始變量關系無影響。為消除數據的異方差,分別取機械總動力、技術人員、科技經費支出、農林牧漁業的總產值四個變量的自然對數,分別以LNM、LNH、LNRD和LNY來表示。

2實證分析

直接采用向量自回歸模型處理時間序列數據很容易導致誤差,從而導致推論不可靠,因此必須確保變量的平穩性,也就是變量的序列應是同階單整序列。在進行協整分析前,需要對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的檢測。

2.1單位根檢驗

對單位根的檢驗通常采用DF檢驗和ADF檢驗。本研究主要采用ADF法對變量的原始序列以及一階、二階差分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研究結果表明,LNM、LNH、LNRD和LNY四個變量的原始序列均比顯著水平的10%小,均存在單位根,因此是非平穩的。這四個變量所對應的一階分差序列比顯著水平的10%小,因此也是非平穩的。而其二階差分的變量均在1%的顯著水平之下,因而拒絕單位根假設,是平穩的時間序列。根據單位根檢查結果顯示,LNM、LNH、LNRD和LNY四個非平穩的序列在經過二階差分之后變為平穩序列,因此這四個變量均為二階單整的變量。

2.2協整檢驗及相關方程

通過單位根檢驗表示LNM、LNH、LNRD和LNY二階差分后均無單位根,為平穩的時間序列。可以對其進行協整分析,驗證變量之間的單位關系是否為協整關系,驗證辦法常用Johansen法和E-G兩步法。本研究中首先采用了Johansen法進行協整檢驗,所選擇的數據雖然具有線性趨勢,但其協整方程中只含有截距項,且其滯后階數等于1。檢驗結果表明,其最大特征根檢驗及跡檢驗均低于5%顯著水平,原變量間具有協整關系。然后,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解釋,解釋變量為農業科技資源,采用最小二乘法對二者的關系進行回歸性分析,線性回歸方程為:擬合優度(R2)為0.9766,經調整后為0.972,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驗證分析知上述方程實際上就是協整方程式。在所研究的樣品期內,科技經費和技術人員每增加1%,相應的總農產值就增加1.09%和2.74%。由此可見,增加農業財力及人力資源的投入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而機械總動力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彈性是一個負值,為-1.28,著表明我國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利用率較低,對經濟的發展不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這種影響是負值,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各省市的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從而影響了整體分析結果。因此,數據分析模型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2.3誤差修正及因果關系檢驗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原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但還無法確定原變量在偏離共同趨勢過程中的調整速度,因此需采用誤差修正模型進行修正。進行修正處理后將長期和短期彈性進行對比,發現技術人員以及科技經費的支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滯后效應,因此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發揮較為緩慢,而農業機械的作用卻能夠在短期內發揮出來。通過因果關系檢驗證明,技術人員與科技經費支出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而機械總動力與經濟的發展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顯著。由此說明,加大農業科技經費的支出、提高機械利用率并加強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對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結束語

本文選取的變量能夠代表農業科技資源投入,在對變量的協整分析以及因果檢測中發現,農業經濟增長與科技資源的投入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和短期動態關系,修正數據及方程均符合修正機制,兩者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顯著。因此,應合理地配置我國的農業科技資源,并提高利用效率。還應加強科技資金投入,可以建立長效的投入機制,并合理地推進機械化建設,加強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從而全面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作者:孫長東 尹本琛 單位:空軍航空大學軍需物資辦

農業科技資源與農業發展篇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論點我們提出幾十年了,在農業方面,當然要想農業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也離不開農業的科技資源,目前,由于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不夠高,甚至科技資源也沒有對農業進行足夠的貢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還是無法擺脫靠天吃飯和弱質產業的局面。隨著近年來我國對農業的重視和相關政策的導向,我國農業領域尚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其發展方向也在向著高科技、低成本方向發展,科技資源的有效配置漸漸的成為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加快產業調整的主導力量,下面我們將分析下農業科技資源同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1研究的方法介紹

本實驗主要對農業經濟與農業科技資源進行一定的關系論證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運用ADF的方式來記錄分析科技人員、科研經費支出、機械總動力以及農業經濟增長.:農業經濟的衡量指標主要是農業總產值,通常情況下,農業、牧業,以及林業和漁業等方面的總產值構成了農業的總產值,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特定時期的農牧業的生產的總成果以及所達到的總規模,從而能夠代表農業發展的某方面領域。通過有效的檢驗這四個時間序列的穩定性,確定其單整階數;第二,在檢測結果過程中,若四個序列顯示出有相同的階數單整性時,那么就利用E——G兩步的方法對農業科技資源同經濟增長是否存在均衡關系進行檢驗;然后在二者協整關系之后,建立一個對誤差進行修正的有效模型,通過對二者短期的動態關系進行研究;最后,通過Grange的因果關系來對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檢驗,另外,因為對數的變換難以實現對原始變量之間相互的協整關系產生影響,因而對農牧總產值、科研經費的支出、機械總動力以及科技分析人員這4個變量分別進行自然對數的取舍,就能夠得到經過對數變換之后新的變量。

2二者分析的結果

如果對時間序列上的數據直接進行回歸,那么很可能會發生繆誤回歸的狀況,從而使得后續的推論不符合實際,而且只有當變量的序列都是同階單整的序列時訪客協整分析,因而在此之前,需要對驗LNH、LNM、LNRD和LNY這四個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經過單位根檢驗表明變量LNY、LNH、LNM、LNRD都是二階單整變量,所以可以進行協整分析以驗證LNY與LNH、LNM、LNRD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關系檢驗可確定一個變量能否有助于預測另一個變量。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關系檢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如果變量x有助于預測變量Y,即根據Y的過去值對Y進行自回歸時,如果再加上x的過去值,能顯著地增強回歸的解釋能力,則稱x是Y的Grange原因;否則,稱為非Grange原因。同時,Granger指出,如果變量之間是協整的,則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在非協整情況下,任何原因的推斷將都是無效的,由此可見,農業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的Grange原因并不是農業經濟發展,從而能夠從另一角度上反映出我國農業科研投入機制尚未完善,還需要對其進行探討分析。

3結論與發展對策

首先,需要對農業科技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這種開發利用沒有得到落實的主要原因還是農業的科技創新水平能力有限,使得一些科技成果流失,而且需要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作用,加強其在水、氣、土和其他生物資源方面的運用,從而不僅可以高效的利用這些環境資源,而且可以起到防止污染和恢復生態等效果,這樣可以不斷的改善農業的生產環境,提升農業科技資源的利用率,為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其次,可以構建農業和經費的長效機制,雖然國家政策上強調對農業要增加投入,但是各個地方政府還存在較多的短期行為,時間一過,依然是粗放式發展,因而不具有可持續性,使得農業經濟得不到飛速的發展,因而從長遠的角度看,我國應該在農業科技拉動農業經濟的政策上采用長期的策略。再者,適度的推行農業的機械化,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給予很好的優惠,提供政策和經費以及理論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導;最后,就是不斷加強對農業科技方面人才的培養,當今社會人才是第一生產力,要最大限度的讓農業科技的成果貢獻給農業經濟,使其變為真正的效果,這就需要充分發揮人才效應,盡管我國在過去已經培養了很多的有農業專業背景的人才,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和政策導向的問題,使得很多人才流失,造成人才浪費的現象發生,所以必須要不斷的改善這一現象。

參考文獻

[1]馬發展.關于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若干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3.

[2]張俊飚.鞏前文資源安全與環境安全雙重約束下的武漢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

[3]孟鶴,郭建強.北京地區農業科技資源供給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9,(12).

作者:李峰 單位:通化縣大泉源鄉農業技術推廣站

閱讀次數:人次

  • 上一篇論文:
  • 下一篇論文: 沒有了
  • 欧美日韩视费观看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看国产特黄一级毛片短视频|久热久热免费视频中文字幕公务员期刊网-首页